“我孩子好像跟我没什么话讲,回家就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。”
“我跟孩子说什么他老是拧着来,啥也听不进去。”
这些话您听来耳熟吗?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时常会为与孩子相处而困扰,这也是很多家长寻求教练帮助的话题。
在我开始学习教练技术的时候,接触到一种特殊的倾听方法。经过实践,我感觉它不但在教练谈话中好用,在生活中也能够帮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,夫妻关系,甚至可以帮助工作中的人际关系。
我认为这种倾听方法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要忍住冲动。是因为我们当听众时,除了试图听懂和理解听到的内容外,大脑还会不自觉地做其他事情,比如,给出评判,猜测原因或者帮助找解决方案。很自然地我们有把这些评判、分析和建议马上反馈给对方。但这样往往会影响沟通质量,久而久之甚至会对关系产生不良影响。
作为听众,如果做到下面的三个“忍住”,一定能够提升沟通效果。
第一:忍住!不做法官
法官要断案,对事情做出评判。在倾听时,“做法官”就是你一边听着对方讲,一边立刻对听到的内容或者对讲话的人做着评判。“真不错!”,“太惨了!”“你老是这样”,“这不健康!”
这些评判(judgement)非常不利于营造安全的谈话环境。
人在谈话时,如果感到对方在评判,会变得不愿开放,因为感觉被贴标签,或者被强加了别人的价值观。这时,讲的一方就会减少倾诉的欲望[i],不想再讲述自己的经历或者不想再提出本希望获得的帮助。如果是自我意识很强的还会产生逆反情绪。
比如,
孩子:我感觉身体有点不舒服。
家长:你身体真够差的!
孩子:… (心里可能想,我干嘛要跟你说这个!)
第二:忍住!不做侦探
侦探的职责是破案,通过各种推理让案子水落石出。在这里,侦探型的听众是比喻那些特别愿意替讲者分析原因的,也不管讲者是不是本意如此。碰到这样的听众,讲者会感到有些一头雾水,谈话没有按照自己想象的方向进行,倾诉的兴趣减低,甚至有可能是不欢而散。
侦探型听众的例子:
孩子:我感觉身体有点不舒服。
家长:你一定昨晚睡觉受凉了,要不就是昨天出去的时候穿少了。我说什么来着?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!
孩子:… (心里可能想,我干嘛要跟你说这个!)
第三:忍住!不做医生
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,救人就得给开处方。处方就各种建议、方案甚至是命令。做大夫型的听众就是边听着对方的讲话,脑子里边在盘算着怎样回复对方,给他出些主意,提些要求。
医生型的听众都是出于一片好心的。这样的家长一般会这样想:我都是为了你好啊,因为我在乎你才给你提出这些建议,不希望你走弯路,别人跟我说这些,我才不给他提建议呢,我没那个义务。不能否认家长的好意,也不能否认孩子有时需要听到家长的建议,但应该不是每一次来谈话都是寻求建议的。如果家长习惯性地认为孩子来找我谈话就是让我给建议,孩子没说两句就突然得到建议,可能心里会想,我可没要你的建议啊!
比如下面的医生型听众,
孩子:我感觉身体有点不舒服。
家长:赶快穿暖和点,喝点感冒冲剂,多喝开水,再捂上被子睡一觉!
孩子:…
如果一位家长是法官、侦探和医生型的“全能听众”,当听到孩子说“我感觉身体有点不舒服”的时候,孩子可能马上得到的回应可能是,
“哎呀!你瞧你身体真是差啊!一定是昨晚睡觉着凉了,或者是出去穿少了!我说什么来着,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。去,赶快穿暖和点,喝两袋感冒冲剂,多喝开水,再捂上被子睡一觉!”
你能想象孩子听到家长这连珠炮似的反应之后是什么感觉吗?久而久之,除非万不得已,孩子怎么还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呢?
上面这个例子是非常简单情形,希望帮您体会到这三个“忍住”的含义。作为听众,如果能够在对方开始讲述的时候能够忍住立即回应,不做法官、侦探和大夫,沟通的效果就会有显著提高。
这三个“忍住”看起来简单,但是因为它与一般人习惯的倾听方式不同,所以还需有意识地练习才能享受它带来的好处。如果家长和孩子都知道了这三个忍住,一起做些实验练习并相互监督,会很有意思。
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增进关系的一把钥匙。希望我总结的这三个“忍住”,能够帮您成为更有效的倾听者,增进亲子、家庭和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。
[i]https://www.time-to-change.org.uk/about-us/our-campaigns/challenging-stigma-young-people/impact-judgement
תגובות